好心情说说吧,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!
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
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
值得一读的文章编辑为你推荐“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”。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,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。教案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杠杆。致力于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供您参考!
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(篇1)学习目标:
1、通过具体操作,掌握分类的方法,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。
2、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,感受图表的简洁。
3、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,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。
第一次给你们上课,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,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?
生答略。
通过学生的回答,引出“分类”。
生举例。
师:同学们说的真好,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,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,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“分类整理”。
生答略。
2、操作体会分类过程,尝试记录分类结果。
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,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,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,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。(可以摆一摆,写一写)
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。
师: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,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?
师: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,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,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。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。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,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。
师: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,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。
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。
3表示什么?你怎么知道的?
师:为了更加清楚整齐,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。
上面一行都是形状,下面一行都是个数,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,这样记录真清楚。
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,让学生评价。
小结: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,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,你们可真棒!
3、初步感受“一类”和“一个”的区别。
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?
师:都是增加一个气球,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?
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,并没有增加种类,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,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,也就是增加了一类,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。
(二)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。
师: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,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,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?
2、展示画图的方法。
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,让学生交流看法。
师:看来,只要我们在这一列的下面确定
查看更多>>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,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,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,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,为满足你的需求,小编特地编辑了“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”,供你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(篇1)教学目标:
1.结合前面所学的数的分解、组成的知识,经历动手摆一摆的实践活动,直观形象地理解并巩固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数位、数值的概念。
2.在合作中主动探索数学思想、数学方法以及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,能够完整地写出n个棋子可以摆出的(n+1)个数,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。
3.在愉快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奥秘,获得成功的体验。
教学重点:在摆棋写数的活动中发现用棋子表示数的规律。
教学难点:能根据发现的规律看数画棋,直接写出用8、9、颗棋子所表示的数。
教学准备:课件、磁铁、学生练习纸、学具圆片(象棋棋子或五子棋棋子)若干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创设情景,激发兴趣变一变
1、你们喜欢玩吗?今天我们要玩出花样、玩出水平。
2、用数表示一个磁铁
老师这里有一个磁铁,你能用什么数来表示?1、10
有了数位顺序表的帮助,这个磁铁像孙悟空一样会变的,放在数位表的个位上,表示1,放在数位表的十位上,就表示10。它放在不同的位置就会表示不同的数。
3、用数表示两个磁铁
现在有两个磁铁,你又用什么数来表示呢?2、20、11
说说你是怎么摆的?
二、教学互动活动设计摆棋探秘
(一)摆3颗棋。
1、让学生自己摆3颗棋子。
要求:(1)用3颗棋子独立摆一摆,可以摆出哪些数?写下来。
(2)想一想,怎样摆,才能不重复、不遗漏?
2、跟同桌交流摆的方法。
3、汇报。思考: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?
4、有规律、有顺序的是怎样摆出来的?
5、3颗棋摆出了哪几个数?3、12、21、30
(二)自己选择棋子颗数摆数
1、选择4颗、5颗或者6颗棋子在数位表上摆一摆。
2、汇报展示
3、你们摆的时候,老师也摆了一下,不过没有动手,是放脑子里摆,摆出的数是:6、15、24、34、33、51、60
请为老师评判34需要7颗棋摆出的,漏了42。
4、根据前面的规律,摆54需几颗棋?62呢?72呢?
5、观察6、15、24、33、42、51、60,还发现什么规律?
(三)猜一猜:7颗、8颗、9颗棋子可能摆几个数?
①猜想
②验证摆一摆或写一写
(四)观察完成的表格,你能从中发现什
查看更多>>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,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,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?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《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》,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!
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(篇1)教学过程:
一、从现实生活中引出两种记时法。
师:我们上课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。
生:下午。
师:是下午几时?(让一位学生看手表)
生:下午1时33分(师板书下午1:33)
师:看电脑屏幕上写着是几时?
生:13时33分(师板书13:33)
师:猜一猜这是什么节目?几时播放的?(播放新闻联播的音乐)
生:是新闻联播节目,晚上7时播放。(师板书晚上7:00)
师:问电视屏幕上写着什么?
生:19时。(师板书19:00)
师:这样的记时法与生活中的记时法有什么不同,叫什么记时法?这就是今天学习的知识。
二、自主探索两种记时法。
1、在初步感知基础上提出问题。
(出示8:50金色童年;
9:00儿童英语;
14:00六一剧场;
16:40七巧板;
18:30大风车;
22:00晚间新闻)
师:同学互相说一说,这些都是平时的几时?(师:根据学生回答一组一组进行板书)。
师:看看这两排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素材,你认为我们要研究什么?
生1:它们分别是什么记时法?
生2:可以把这两种表示方法进行比较,它们有什么区别?
生3:哪个记时法更好些?为什么?
2、合作探索解决问题。
师:下面小组合作研究我们同学自己提出的这三个问题,把研究记录写在工作纸上。
组1:我们小组认为第一排叫电子记时法,第二排叫24时记时法。
师:叫电子记时法,好吗?
生:不好。因为有的电子表上是第一排的表示方法,也有的电子表是第二排的表示方法。
组2:我们一小组认为用24时记时法比较好。因为每天有24个小时。
师:那么上面叫什么记时法。
生:叫12时记时法。因为到下午1:00就叫13:00了。
(汇报第2个问题)师: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?
生:12时记时法要在前面写上上午、下午、晚上、夜里。
(汇报第3个问题)师:你喜欢哪一种记时法?
生1:我们喜欢12时记时法,因为简单,便于思考。
生2:我们喜欢24时记时法,因为写进来简便。不要写上午、下午、晚上了。
生3:喜欢12时记时法,因为它让人一看就明了,不要再计算现在是几时了。
师:都喜欢12时记时法,那么电视上为什么要写19:00呢?
师:如果是外国人不识汉字怎么办
查看更多>>在多次审核后,笔者决定向您推荐一篇名为"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"的文章,我会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帮助您做出正确的决定。上课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十分关键,编制教案课件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承担的职责。拥有合格的教案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。
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【篇1】教学内容: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(人教版)第19-20页,练习五中的第1-3题。
教学目的:
1.使学生认识长方体,掌握长方体的特征,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。
2.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、宽、高。
3.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。
教具:各种长方形状的纸盒,一本厚书,一个木块,一个玩具魔方,一个小足球,一个油漆筒,多媒体计算机硬、软件一套。
学具: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。
设计思想:
根据本节课在教学中的地位、作用及教材的编写特点,在设计教学过程时.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:
1.新课的引人顾及到知识的衔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,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,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,开门见山,直接引人课题。诱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。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,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。
2.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主导下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。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,给他们国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,让他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,使他们真正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人。使学生通过看一看、摸一摸、数一数、量一量、比一比等实践活动,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。
3.长方体立体图的教学,改变以往由教师包办的做法,通过引导学生不定位观察、定位观察逐步抽象得出。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,使学生不但知其然,而且知其所以然。
长、宽、高的教学,注意在变式中理解,通过把长方体的横放、竖放、侧放,使学生真正理解长、宽、高的含义。
4.本节课注意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,直观、形象、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。在用实物演示有困难的地方,均自行设计了一些电脑软件,使原来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,从而有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,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。
5.练习设计力求重点突出,层次清楚,题型多样,针对性强。并注意面向全体,讲练结合。除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习题外,还精心设计了填空、判断、选择和想象练习,既保证全体达标,又促进个性发展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引入
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各图:
提问:这是
查看更多>>